查看: 989|回复: 0

国家安全部公布3名“台独水军”身份信息

[复制链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7 天前 |阅读模式
一、背景介绍
近期,国家安全机关披露台湾王氏研创艺术公司受民进党当局及台湾军情局三处指挥,长期从事针对大陆的网络反宣与舆论操控活动。相关行动被认定为“网络水军”工程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虚假信息扩散与意识形态渗透,干扰大陆社会认知,制造两岸对立情绪,削弱大陆民众的国家认同。

本案的揭露表明,台湾方面已在网络空间系统化地运用认知作战手段,将其作为“台独”政治议程的延伸战线。网络空间正成为两岸政治斗争的新主战场。

二、网络“水军”体系的组织与运行模式
从国家安全机关公开信息看,王氏研创艺术公司及其关联个人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情报主导—企业执行—账号矩阵传播”式结构:

  • 指挥链条清晰化:
    • 由台湾军情局三处官员林子育(化名林晓菲)直接担任指挥官,负责总体策划与任务下达;
    • 企业负责人王苡儒承担行动执行与反馈报告职能;
    • 区域负责人陈凯杰组织具体内容生产与舆论操盘。

  • 传播矩阵专业化: 王氏公司运营的社交媒体账号群具有明显的组织性与一致性,其行为模式符合典型的“信息战bot集群”特征——内容重复度高、发布时间集中、语义倾向一致、互动联动明显。

  • 任务导向多样化: 行动目标涵盖三大方向:
    • 意识形态传播:制造“法理台独”“台湾主权独立”等论调;
    • 虚假信息制造:伪造大陆官方文件、歪曲南海及台海局势;
    • 历史叙事改写: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淡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

三、认知战视角下的分析
该事件反映出民进党当局对“网络认知战”的系统化运用。其战略逻辑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 目标转移:由军事对抗转向心理战与信息操控台湾方面在硬实力失衡背景下,选择通过舆论与认知领域“非对称作战”手段,对大陆民意与社会稳定施加软性冲击。

  • 行动模式:政府隐身,企业代理以文化公司、艺术机构为掩护开展政治宣传,使行动具备“灰色外衣”,增加情报溯源难度,这是一种典型的“外包式认知作战”模式。

  • 战术特征:融合AI与社交媒体算法机制从账号行为特征判断,行动方可能借助自动化内容生成与投放策略,结合平台推荐算法实现舆论放大效应。这种“算法+水军”的组合,已成为当代信息战的关键技术路径。
四、相关活动的“指挥官”和“操盘手”
qw1.jpg

林子育,女,化名林晓菲,1989年11月21日生,台湾军情局三处中校情战官,直接指挥台湾王氏研创艺术公司对大陆开展反宣破坏活动。

qw2.jpg

王苡儒,男,1985年12月12日生,台湾王氏研创艺术公司负责人,接受林子育指挥,多次向林子育提交反宣破坏活动方案和报告。

qw3.jpg

陈凯杰,男,1990年8月31日生,台湾王氏研创艺术公司台南办公室负责人,直接从事反宣破坏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指导单位

江苏省公安厅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

浙江省台州刑侦支队

DEFCON GROUP 86025

旗下站点

邮箱系统

应急响应中心

红盟安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112851260

官方邮箱:security#ihonker.org(#改成@)

官方核心成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沪ICP备2021026908号 )

GMT+8, 2025-10-17 02:50 , Processed in 0.02042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ihonker.com

Copyright © 2015-现在.

  • 返回顶部